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3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br/>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家。1955年8月生,籍贯江苏江阴,汉族。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198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比利时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地球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当选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等职。
长期从事地球动力学与微小形变的高精度重力信号检测、理论模拟和力学机制解释等研究工作。带领学科团队精密测定了全球不同地区重力固体潮参数;建立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武汉国际重力固体潮基准;构建了顾及液态地核动力学效应的重力固体潮实验模型;发展了大气与海洋潮汐对地球物理场影响的负荷理论;开拓了高精度重力技术在地球深内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的应用领域;用高精度重力技术检测到地球自由振荡信号及其谱峰分裂现象,获得了地球液态外核运动的微弱重力信号,发现了近周日共振的十年变化规律等重要现象。首次利用液态外核运动导致的重力信号衰减特征获得了核幔边界粘滞度等重要物性参数。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三项),领衔的“地球潮汐理论与地球动力学应用研究” 获2007年全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地球自由振荡的检测与理论研究” 获2012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孙和平在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才队伍